当前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    研究生教学

研究生教学

一、培养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面向国家与地方经济发展和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需要,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法制观念,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电子信息学科知识与航空航天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具备责任担当、领导潜质、团结协作、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电子信息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熟悉行业领域的相关规范,在行业领域的具体培养方向具有独立担负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实施、工程研究、工程开发、工程管理等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较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4.具有良好的开拓创新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公益活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

1.计算机技术

2.人工智能

3.软件工程

三、培养方式

1.采用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管理模式,实行集中在校全脱产学习方式。培养分三个主要环节,即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采用学分制进行量化考核。课程学习主要在第一、二学期完成,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等;专业实践包括应用研究、专业调查和业务实习,安排在第三、四学期进行。毕业论文撰写及答辩主要安排在第五、六学期进行。

2.本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即每名专硕由1名校内导师和1名校外导师共同指导,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入学后,应在1个月内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校内指导教师。课程学习结束进入专业实践环节时确定校外导师。学生须在入学一个月内与导师一起制订“个人培养计划”,具体要求见《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研究生教学管理暂行办法》。

3.教学内容体现“学以致用”的特色,注重培养实践研究和创新能力。

四、学制、学习年限、进度安排和总学分

1.本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课程学习时间为1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4年,最多应不超过5年;

2.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其他培养环节的考核符合学校提前毕业的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在校学习时间达2年及以上,可申请提前毕业;

3.研究生毕业总学分不少于40学分,其中课程学习27学分,实践环节10学分,学位论文3学分。

五、课程设置与实践环节及学分

1.课程设置分为5类:①公共课,②学位基础课,③学位选修课,④公共选修课,⑤补修课;

2.研究生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7学分,学分要求如下:

①公共课为4门(6学分,必修);

②学位基础课5门(9学分,必修);

③学位选修课6门(含)以上(12学分,选修),包含通用选修课和方向选修课;

④公共选修课1门(含)以上(不计学分),包括体育、人文素养、心理健康教育等全校性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类课程,公共选修课为校级管理课程。开设的课程可从本科课程中选择或自行新设,由导师在个人培养计划中明确课程。

⑤补修课2门(含)以上(如需补修,需选2门及以上,不计学分)。补修课主要是针对跨学科、跨专业或大专起点研究生设置的本专业研究生所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该类研究生应补修若干门本专业的本科主干课程。由导师确定补修课程门数,并在个人培养计划中列出。补修课程需考核并记录成绩,但不计学分。没有成绩或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进行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3.实践环节采用集中与分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方式,时间不少于1年,10学分。

①科研实践(5学分)

(1)进入实验室开展相应工作和学习,1学分;

(2)参与各类科研教研的项目研究工作或主持校内外资助的科研项目研究工作,4学分。

②业务实践(5学分)

(1)在校内外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1次,或在读期间须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上全文发表学术论文(第一作者,或导师一作、学生二作)至少1篇,或授权国家发明专利(第一作者,或导师一作、学生二作)至少1项,1学分;

(2)到实践基地从事实践学习,具体时长以学院要求为准,4学分。



联系我们

地址:河南郑州 郑东新区文苑西路15号(450046)

联系电话:0371-61912100 邮箱:jsj10@zua.edu.cn